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增长8.1%,进口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整体而言,我国外贸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贸易顺差显著扩大,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不过,外需减弱预期在增强,出口可能难以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需求更多地依靠内需驱动。具体而言,当前外贸形势有以下几个重要看点。
一是高基数叠加出口积压需求释放的结束,5月份出口增速回落属于正常现象。5月份我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0.5%;其中出口1.95万亿元,下降0.8%。出口增速回落符合预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去年5月份出口增速达到14.8%,加快13.2个百分点,同比基数显著走高。其次,前期受疫情影响的积压订单在今年初快速交付,春节之后的3、4月出口增速都非常高。随着挤压订单需求释放的结束,5月份出口增速回落属于正常现象。
横向对比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外贸状况,我国出口具备很强的韧性。今年以来,大部分亚洲制造业国家出口都显著萎缩,跌幅普遍达到两位数。从最新数据来看,5月份韩国、越南出口分别下跌了15.2%、11.6%,4月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出口分别下跌了17.4%、13.3%。即便5月份我国出口增速下滑,也显著强于这些国家和地区。
二是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我国对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新兴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增势较好。随着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也显著促进了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今年前5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到2.59万亿元,增长9.9%,占我外贸总值的15.4%。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28万亿元,增长3.6%,占13.6%。“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与“中国制造”出海,为多边贸易形成强有力支撑。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5.78万亿元,增长13.2%;其中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增长21.6%、2.7%。
受经济放缓、需求减弱的影响,我国对美国、日本的出口下降,是影响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89万亿元,同比下降5.5%;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8.5%。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我国与日本贸易总值为9026.6亿元,同比下降3.5%。
三是从主要出口产品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较好,汽车出口成为核心拉动力。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57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机电产品内部出现显著分化,汽车类产品出口增长快速,消费电子类产品出口放缓。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车出口的快速增长,前5个月我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了124.1%。受海外需求走弱的影响,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分别下跌6.4%、18.1%。
四是我国进口增速较低,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而进口量保持较好增长势头,表明内需状况正在稳定恢复。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表现得尤为突出,呈量增价跌态势。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原油、煤炭分别达到4.81亿吨、2.3亿吨、1.82亿吨,分别增长了7.7%、6.2%、89.6%,进口量都有明显增加。随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进口需求逐渐恢复,剔除价格波动影响以外的真实进口状况有望持续向好。年初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砂、原油、煤炭的均价分别为791.5元/吨、4029.1元/吨、877元/吨,分别下跌了4.5%、11.3%、14.9%。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初级资源能源价格的下跌,促进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成本降低,将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五是外需减弱预期增强,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内需驱动,扩内需力度将加大。受美联储持续加息、通胀高企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弱的预期在增强。今年5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8.3%,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创2020年6月以来的新低;美国、欧元区PMI指数分别为46.9%、44.8%,均低于荣枯线且持续下降。5月份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比上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出口订单处于萎缩状态。集装箱运价指数下跌,上海至洛杉矶40英尺集装箱运费同比-80%,上海至荷兰鹿特丹航线运费同比-84%,预示着市场需求减弱。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外贸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实属不易。随着外需的减弱,恢复和扩大国内需求成为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需要继续推动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一步,可以综合施策促进消费的恢复和扩大,持续发力稳定和支持制造业投资,加大力度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多措并举促进商贸服务业提质增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