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现代国企新担当:发挥好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

高质量发展的大时代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如何打造一群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着力推动国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扛起新的使命,是时代提出的新问卷,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现代国企新担当:发挥好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正式拉开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大幕。同年10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形成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推动国资国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折性变化。在资本市场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如今,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中,如何乘势而上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如何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国中车、中国联通等多家沪市上市央企,近距离了解相关公司奋力改革、有为担当背后的精彩故事及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

创新基因根植企业

如果把国企改革比作一场考试,那么科技创新是“必答题”。在走访过程中,《证券日报》记者参观了受访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

在中国化学,有国内首个丁二烯法工艺路线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同时也是首个采用民族自有技术开创己二腈工业化生产的项目,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尼龙技术的垄断;在华能国际,国内首台全国产可信DCS在公司下属山东威海电厂辅助控制系统成功投运,是我国首个、唯一通过全栈可信功能测试和验证的工业控制系统;在中国中车,有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以及专用的牵引供电系统、运控通信系统、道岔、调试试验平台等;在中国联通,有全国首条5G-A低时延柔性生产线,初步解决柔性生产等行业难题……

一份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相关企业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切实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中国化学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始终以被国外垄断的、国内尚未工业化生产的‘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并通过不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如公司对突破了第五代冷氢化多晶硅技术的15名核心科技人员给予1100多万元股权激励。”

同样,诸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借由资本市场平台,促使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实现了创新基因与创新要素的同频共振。

中国联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联通一直在变化、进化、优化的最大推力当属公司“创新”基因。目前,公司约70%的增量收入和25%的存量收入都是由创新业务带来的。

在向“科技创新公司”深入转型过程中,中国联通借助资本市场工具来激发活力。例如,公司于2022年实施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7705名公司核心管理人才及专业人才授予8.38亿股限制性股票。

中国联通运用股权激励加速创新要素汇聚只是众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借力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

以沪市为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据上交所数据,2020年至2022年,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推出股权激励方案133单,较此前三年的84单明显增加。

同时,股权激励强度有所提高。2021年以来,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股数占总股本比重中位值为1.44%,显著高于此前三年0.99%的中位水平。其中,今年以来,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推出股权激励方案17单,激励股数占总股本比重中位值为1.83%,激励强度进一步提升。

经营质效显著改善

国有企业改革,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企改革措施渐次落地,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从稳步提升的经营规模和显著改善的经营质效便可窥见。以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例,从经营规模来看,2022年,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98万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2%和5.37%,分别占沪市全市场的78%和82%,市场“压舱石”作用尽显。

从经营质效来看,不论是盈利表现,还是资产收益情况,抑或是公司杠杆水平,以沪市为代表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经营规模和质效上的变化,描绘出国企三年改革纵向发展的“工笔画”,而相关公司不断夯实行业龙头地位、加速成就国之重器则刻画出了企业横向发展的“大写意”。

在走访中,华能国际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历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坚决扛起能源安全保供责任,始终把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作为最根本的职责使命,做好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具体来看,公司密切跟踪煤炭市场变化,科学制定采购策略,确保发电用煤稳定供应,着力控制燃料成本,积极研判电力市场形势,合理安排火电机组运行方式和检修工作,确保火电机组运行可靠,积极发挥火电顶峰保供和系统调节的作用。

与此同时,部分国资国企还不断加速扬帆出海,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国家名片”。以中国中车为例,公司一路走来,改革步履不停、铿锵有力,公司按照相关战略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做好“必答题”的同时,围绕公司三项制度改革,也顺利完成了“加试题”。

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基础上,中国中车提出“优平简去活”的顶层设计思路。其中,“优”即结构要优、资产要优、体制要优、机制要优;“平”为扁平化管理;“简”指精简管理层级和管理链条;“去”指去掉“两非两资”“两高一剩”等;“活”就是体制机制要活。

伴随着公司改革不断深化,中国中车实现了质量上的跃升。孙永才告诉记者:“一是公司的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公司机制更加灵活,特别是在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岗位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方面;三是公司的创新潜力增强;四是公司在专业化、规模化上更加突出;五是在加快建设‘双赛道双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增多。”

不论是“高铁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还是“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这背后中国中车贡献了一份力量。“而如何将中国中车在资本市场上的名片打造好是值得探讨的。”在采访的最后,孙永才留下了这样的思考。

打造资本市场“金字招牌”

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也是上市国企“提质”的三年。《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六个方面17项重点举措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自此开启 “改革”“提质”齐头并进发展之路。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谈及资本市场扮演的角色时,受访企业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个关键词——“陪伴”。

上述中国联通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资本市场在中国联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成长壮大的诸多关键时点都和资本市场紧密关联:从2000年作为国资企业中最早一批走向海外的上市企业,到2002年回归A股市场、2008年公司与中国网通合并重组、2017年企业混改,公司成长在其中,收获在其中,也受益在其中。”

“多年来,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融资功能,先后七次在境内外发行股票,累计融资约320亿元,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同时,近年来,公司在以类REITs为代表的创新金融工具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利用资本市场盘活火电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有效途径,助力公司能源结构转型。” 黄历新对记者介绍。

今年11月20日,华能国际已成功簿记发行华能集团首单交易所市场类REITs——荆门热电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17.93亿元,优先级证券预期收益率3.38%。12月19日,公司成功簿记发行莱芜发电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高达76.94亿元,优先级证券预期收益率3.37%,是国内资本市场迄今发行规模最大的火电类REITs,也是市场首单经沪港交易所双审的类REITs产品。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打造好在资本市场名片的同时,也将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其中,高额度现金分红便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打造的首张资本市场名片。

以沪市为例,2022年,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合计分红超1.38万亿元,占沪市公司分红总额的81%;约七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进行了现金分红,其中超半数分红比例在30%以上。

把时间拉长来看,2020年至2022年,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达3.47万亿元,常年贡献全市场近八成的分红。稳定性方面,超四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持续高于30%。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山东钢铁等46家企业连续三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

此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一张资本市场“金名片”。近年来,诸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纷纷借助ESG体系,通过披露相关内容,向社会展现企业发展良好形象。

上述中国化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煤化工领域国家队,中国化学利用掌握的先进纯碱技术、大容积焦化技术、领先的煤气化技术等一系列节能提效前沿技术,为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量身打造解决方案,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名片远不止于此。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不断加强,企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更趋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将出现更多新名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聚焦新闻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经济快报

中国品牌网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18- www.hanxinne.to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展示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