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潮起,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内容生产颠覆式创新的可能,也因此,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持续火热。在国内,科技大厂、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纷纷入局,在自己擅长的赛道起跑,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垂直大模型不断涌现。据统计,中国已发布超过200个大模型,成为全球拥有大模型数量最多的国家,足见竞争之激烈。
近期,AI大模型又接连传来大消息。
苹果放弃十年造车梦,转向生成式AI项目;OpenAI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可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输入的大模型应用Kimi智能助手,带起长文本之火;在端侧,惠普、戴尔、联想、华硕等笔记本厂商纷纷推出AI PC新品发布计划;三星、小米、荣耀、vivo当手机厂商公布自家着力布局AI技术,并计划推出相关产品hellip;hellip;金融、建筑、电力、数据、医疗等领域的公司,也相继通过自研或合作方式上马AI大模型,大模型开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AI大模型应用进入爆发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模型有助于企业提升效率,但也面临技术与实际业务不匹配、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等问题。
在资本市场,AI大模型已经没有早期那么受追捧,沾AI就涨的情况很少出现,但A股上市公司们,拥抱大模型的决心没变。据IFinD数据,截至目前,A股152家AIGC概念股的总市值15244.85亿元,更多的公司正在官宣自己的大模型,AI大模型的风还在吹。
头部大厂竞争通用大模型,盈利能力显现
去年2月份,ChatGPT4问世,以超强的算力和逻辑能力,再次让市场感受到大模型的威力,国内头部大厂跑步入场,发力通用大模型。
超万亿参数大模型研发是一场AI和云计算的全方位竞争,包含了算法、底层庞大算力、网络、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诸多领域,往往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因此,基础大模型的技术创新,更像是大公司的角斗场。百度文心一言阿里云通义千问、昆仑万维天工、科大讯飞星火、商汤日日新等大模型登场。
近期,AI在大模型、应用方面变化显著,以GPT-4为标志,向多模态方向发力。在语言处理上有所突破,通过视觉能力丰富了多模态对话的可能性,使得AI在各个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例如,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的创新服务,并发布盘古汽车大模型和医学大模型,深入矿山、政务、汽车、气象、医疗、直播、研发等行业;百度发布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大模型;科大讯飞发布智能编程助手iFiyCode1.0,专注代码层面hellip;hellip;
从研究进程来说,国内的通用大模型与openAI相比,一改以往追赶状态,差距越来越近。
科大讯飞发布在其2023年业绩预告中表示,星火大模型V3.5在逻辑推理、语言理解、文本生成、数学答题、代码、多模态各个能力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进一步逼近 GPT-4 Turbo 的最新水平;该公司表示,星火语音大模型将首次发布,在首批37个主流语种上已整体超越OpenAI公司推出的Whisperlarge-v3。
商汤科技则称,日日新middot;商量大语言模型-通用版本,综合评测成绩比肩 GPT-4 ,全面超越GPT-3.5。
百度李彦宏公开表示,文心大模型4.0在中文上明显超过GPT-4,文心一言的英文训练数据没有ChatGPT多,所以英文的效果还是有差距。
根究昆仑万维在2023年三季报中称,在逻辑推理方面,天工大幅领先 GPT-3.5和 LLaMA2-70B。
不仅如此,国内大模型应用进入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和有效用户快速积累的阶段,有公司甚至到了收获期。3月26日,商汤科技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公司商汤总收入34亿元,毛利润15亿,毛利润率44.1%。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商汤生成式AI收入突破11.837亿元,实现200%的飞速增长,率先完成大模型业务闭环。
百度发布的2023年年报,能直观看出百度AI真实情况。2023年,百度总营收1346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速达39%。超预期的营收和利润,其中,百度广告、智能云、自动驾驶业务增长,都得益于AI的助力。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4年百度广告收入有望实现7%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的驱动,它将有效推动广告转化率的提升。预计到2024年,AI技术将为百度带来约30亿元的广告增量收入。
还有三六零,在AI大模型营收方面,据2023年上半年报,360智脑大模型已取得近2000万元的相关业务收入,主要包括苏打办公的会员费收入及企业安全云的SaaS服务收入。
被誉为未来变现之王的生成式AI炙手可热,让大模型的价值上得到体现,短时间内涌入超200家企业,业内人士预测,全国200多个大模型很快就会进入收敛期,最终市场需要的大模型或许不过一两家。大浪淘沙之下,有不少企业开始寻找大模型在行业内的应用机会。
应用逐渐落地,垂直大模型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来临?
AI大模型时代,每个行业的应用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这句话成了不少互联网大佬的共识,对于一些初创AI企业,垂直领域也是非常好的机遇。AI大模型也确实在往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AI大模型的风吹到了各行业的垂直领域。
此时,大模型应用落地变得至关重要,不管大模型最终谁能脱颖而出,整个行业都不会受到影响,金融、医疗、办公等则更有可能变现的场景表现更好。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数据要素times;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就提出,以科学数据支持大模型开发,深入挖掘包含科技文献在内的各类科学数据,通过细粒度的知识抽取,构建科学知识资源底座,建设高质量语料库和基础科学数据集,支持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
在技术上,行业大模型则利用行业知识对大模型进行微调,以满足在金融、汽车、传媒等不同领域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除了华为、京东、百度等科技大厂推出垂直类模型,A股上市公司研发垂直类大模型的热情高涨,金蝶、用友、汤姆猫、东方国信、因赛集团、零点有数、阿尔特等公司积极布局。
从应用的落地来看,金融行业似乎更快地商业化。例如,恒生电子在去年6月发布金融行业大模型LightGPT,9月,LightGPT及四款大模型产品面向20家金融机构内测;同花顺AI开放平台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公司自研金融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已进入内存和备案阶段hellip;hellip;
在端侧,机构分析认为,AIGC带来新应用、功能的增加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望带动单机软件价值量提升,AI手机布局正当时。近期OPPO、vivo、华为、小米、荣耀等均已公布自己的手机大模型,而业内首个推出AI大模型手机的vivo也收获了这个新技术加持下的红利mdash;mdash;在X100系列发售首日,打破vivo历史所有新机销售纪录。
汽车智能化时代,大模型有望提升自动驾驶泛化能力。在自动驾驶认知决策层面,国内已经有相关AI大模型落地。去年4月,毫末智行发布了业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中文名雪湖middot;海若,DriveGPT通过引入驾驶数据建立RLHF技术,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持续优化。
毫末智行还发布了3款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产品,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同时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也成为了非必须可选项。
与此同时,AI大模型加座舱的应用,也在频繁落地。2023年6月,理想旗下语音助手理想同学加入了其自研的认知MindGPT,可以支持声纹识别、内容识别、AI绘画、AI计算等功能。10月份,随着智己LS6上市,其自研的GPT大模型也正式上线。
此外,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注入大脑,打开通用机器人可实现性。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化和自主决策能力,而大模型具有庞大的先验知识库与强大的通识理解能力,可以满足人形机器人对于通用性的场景和技能的要求,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和决策、自主学习和优化等。国内多家科技企业与跨界龙头纷纷布局,如小米Cyberone、优必选WalkerX等。
两会后大模型成热词,各地政策大力支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行业毫无疑问是新质生产力,该报告多次提到人工智能+,更首次提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大模型、智能制造、自动驾驶hellip;hellip;再次成为2024年市场热议的话题。
其中,大模型则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AI细分领域,被视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之一。
去年7月13日,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大模型的备案提供了政策依据。自2023年8月份以来,百度文心一言、商汤的商量SenseChat、百川智能的百川大模型等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开始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大模型备案工作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工智能中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大模型产业的持续发展。据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至顶科技联合发布的报告,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福建和深圳、杭州、成都等地均发布了AI大模型的相关产业政策。
但每个地方的侧重点不同,该报告显示,北京着力推动大模型相关技术创新,构建高效协同的大模型技术产业生态;上海强调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模型;深圳重点支持打造基于国内外芯片和算法的开源通用大模型,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商用通用大模型;安徽从资源方面着手吸引大模型企业入驻;杭州支持头部企业开展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中小企业深耕垂直领域做精专用模型hellip;hellip;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