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展望“双循环”发展之路、畅想6G新技术复旦建校119周年这场科学报告会很

东方网记者范易成5月28日报道:用古文字揭开中国传统文化神秘的面纱,从“减贫神话”“双循环”展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之路,畅想6G技术会带来一个怎样的通信新时代……作为复旦大学119周年校庆活动的重要一环,昨天下午,第58届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会举行,来自文社理工医科的五位复旦学者汇聚一堂,基于各自研究方向作学术报告并与听众交流。

报告会现场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刘钊教授以《论语》中的名句开场,带领听众开启一场关于古文字的遨游。对于“三古”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刘钊看来,“三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要上溯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必须先从“三古”入手。以甲骨文中的“役”字为例,通过分析不同写法的演变、同一文字在古汉语中的不同意义,刘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考释古文字的繁难过程。

“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减贫神话。”回顾中国增长的辉煌历程,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万广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这不仅让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功使数亿人口摆脱了极端贫困状态。在万广华看来,当前要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加消费。“总之,要千方百计地缩小贫富差距。”万广华认为,激发消费潜力,根本还在于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要提高居民收入份额,增强社会保障,提升农村居民和农民工收入。“只有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物理学系教授陈焱以一句康德的名言拉开报告序幕。从物理学到量子多体物理,陈焱回顾了量子多体物理的学科发展过程,展现了该学科的取得的前沿成果。“近?40?年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量子多体体系呈现新颖物性、研究工作具有基础性。”陈焱说,“与此同时,传统的多体理论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困难。”在陈焱看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职责并不限于科研,而是要让科研与教学、社会服务齐头并进。“量子多体物理的研究深邃优美,而以科研的方法来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则会开拓崭新的视野和境界。”

“从无线通信到光通信,历史跨越了百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迟楠回顾了通信技术的历史。“通信技术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开创性贡献。”当前,5G已成为各国主流通信技术。而6G技术的研究与规划,也已悄然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3年是6G研究的关键窗口期。“有人的地方就有灯,有灯的地方就能组网。”迟楠带领课题组完成W波段大容量光子毫米波通信海边30公里传输实验,证实6G技术的可行性与潜力。未来,6G将构建包括高中低轨卫星网络在内的全球广域覆盖的“空天地海一体化”三维立体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变化。“我们正迈向一个更加智能、高速、泛在的通信新时代。”迟楠总结道。

“七十多年前,这是一张非常难得的照片。”汇报伊始,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徐彦辉以一张教材中的照片为引,讲述了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实验过程。正是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开启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冷冻电镜技术,为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带来了一场‘分辨率革命’。”徐彦辉介绍,该技术使科学家能够在原子水平上解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这为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精细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当前,徐彦辉团队正在探索蛋白组解码技术这一方向,尤其是基于编码抗体库的蛋白组解码技术。展望未来,徐彦辉认为,随着蛋白组解码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将能够更全面地解码人体溶液蛋白组、单细胞蛋白组以及空间蛋白组,从而为精准的疾病筛查、诊断与治疗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聚焦新闻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经济快报

中国品牌网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18- www.hanxinne.to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展示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