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体育中读懂中国”专题论坛在广州举行。在“体育新质能:产业科技如何互促双强”专题对话环节,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专家认为,科技研发对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应进一步推动体育科技领域相关研究,切实解决体育“卡脖子”问题。同时,十五运会将对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产生“乘数效应”,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大幅跃升,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4%,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0.6%提升至1.08%。
“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其背后是巨大的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谭建湘说,如今“体育+科技”正在带来全方位的变革,也推动着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解锁了很多体育新玩法。
谭建湘表示,一方面,科技在赛场上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场景,如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转播中,AI技术的运用精准呈现了乒乓球的转速、落点和轨迹特效。另一方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为运动员创造了更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推动了竞技体育发展。
专注于跑道领域的广州同欣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陈晨认为,科技研发既可以加强体育产品的性能,还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希望未来在科技支撑下,国内有更多的体育场所可以应用与奥运会同等级的体育装备。
“科技不但带来技术的革命,而且带来理念、文化的革命。”广州体育学院副校长张育方表示,目前对体育科技的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各界应加大对体育科技领域的关注,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切实解决体育“卡脖子”问题。
体育赛事位于体育产业链的上游,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持续扩大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会推动城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能级,扩大城市的关注度和美誉度,进而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越秀商管党委书记陈晓东表示,1987年的六运会就对广州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为承办赛事兴建的天河体育中心,推动了广州城市格局的突破和天河区的整体发展,象征着广州迈出了东进战略的关键第一步。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多地区联合承办全运会,也是香港、澳门首次承办全国运动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十五运会将对大湾区体育产业产生‘乘数效应’。”张育方表示,为迎接全运会产生的多方面投入以及举办的各类赛事和交流活动将会推动体育产业呈几何式增长。同时,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将促进三地交流互通,进一步推动三地在经济、产业、人文方面的融合。
谭建湘建议打造“全运经济”,通过全运会振兴大湾区体育产业,为未来的产业发展留下宝贵财富。他期待,十五运会不仅要呈现精彩的赛事表演,同时也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陈晨则期待全运会推动城市体育设施的改造和提升,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让更多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运动,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希望本届全运会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提振大湾区在中国经济中的份量和地位,同时也为举办赛事的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陈晓东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