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经济大省2025年划重点:“首要任务”扩内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刚迈进2025年,广东、江苏、山东等“GDP十强省”均已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并公布2025年重点任务。面向“十四五”收官之年,各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劲头十足,传递出浓浓的“时不我待”紧迫感。

整体来看,各经济大省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布的九项任务基本保持一致,基本都将扩大内需列为“头号任务”,明确要加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在产业布局上,各省份均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湖北6省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写入2025年任务清单。

具体到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路径,各地则各有探索。其中,在促消费上,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份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两新”工作、创新消费场景,江苏、四川等省份则强调要通过充分就业、促进居民增收释放消费潜力。在扩投资上,广东、浙江等省份强调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江苏、湖北等省份则突出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提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

受访专家分析表示,2025年国内经济政策转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带动社会投资明显回暖,股权投资市场也受此提振。未来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还需要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比如通过专项债等方式支持社会投资,以及鼓励政府引导基金优化容错机制等,同时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

扩内需成“头号任务”

整体来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2025年重点任务首位的基础上,各经济大省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也基本都将扩大内需列为首要任务,明确要加大力度提振消费,同时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目标虽一致,但各省份政策方向有所差异。在促消费方面,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福建等省份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两新”工作、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多渠道激发消费潜力,江苏、四川等省份则提出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及做好教育、医疗、生育、养老和困难群体保障等措施促进居民增收,在改善民生中释放消费潜力。

面向首要任务,从国家到地方,各项促消费政策力度已明显加大。

2025年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宣布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1月1日起,全国多省份新一轮“两新”政策也陆续启动。其中,山东启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十大专项行动,四川推出百万家电专项补贴活动,江苏也推出手机等数码产品专项补贴活动,补贴标准为产品成交价格的15%。

谈及消费政策趋势,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秦泰发文表示,2025年外部风险提升、地产筑底、基建趋平共振,政策主要发力点指向财政扩张提振消费。

消费政策的加码也有望为投资市场带来信心。谈及影响社会投资的主要因素时,相融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宇就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一是证券市场港股A股的稳定,稳定的证券市场可以有效提振资本市场整体信心。二是政策的进一步加码,特别是对需求端的刺激措施,比如近期宣布的国补扩大范围覆盖更多消费品类。”

提高投资效益是扩内需的另一个关键渠道。面对这一重点任务,广东、浙江等省份强调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深入谋划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事关全局和根本、事关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的重大项目,江苏、湖北等省份则突出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提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

从各省份当前重大项目开工情况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地区新开工项目中的社会投资类项目占比有所增加。其中,深圳首批新开工项目中的社会投资类项目年度投资占比超过七成,陕西省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中也有432个为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年度投资额达4079亿元,占总盘子比重为83%,社会投资释放积极信号。

“2025年的国内经济政策转向更加积极的方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投资市场的参与主体其实已经摩拳擦掌,充满期待,现在看来多地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且相对集中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产业,加上近期上市公司在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有多起并购事件,社会投资明显回暖,股权投资市场也受此提振,预计2025年投资市场有望实现投资金额与投资数量的‘双增长’。”曾宇表示。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除扩内需外,面向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为“GDP十强省”2025年的共同任务。在产业布局上,浙江提出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福建谋划推进新一轮“电动福建”建设,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湖北6省则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写入2025年任务清单。

更具体来看,广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列入2025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江则用更大篇幅强调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包括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双一流196”工程和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实现人才、资源、成果互相打通。在此基础上,浙江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振刚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不同区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以及资源禀赋有所差异,决定了各地区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比如,长三角充分发挥聚集了国内众多高水平大学的优势,侧重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主要以政府引导、各区域协同创新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也推动了区域内城市间的协同创新,将长三角各地优势转化为多个城市的共享优势,共享科研成果,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张振刚表示。

“而珠三角则着力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侧重企业引领、产业需求驱动,国际化市场化发展,形成多元竞争与开放式创新生态。目前,珠三角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已形成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依托产业基础推动应用导向式创新,并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张振刚表示。

进入2025年,面对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等共性问题,各地如何激发创新活力?

张振刚建议,要健全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贷模式、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水平融合发展。

曾宇透露,2025年相融资本重点关注的赛道依然是新质生产力领域,包括半导体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科技属性强,市场空间大的赛道。“在新产业投资方面,我们与诸多优秀投资机构在投资策略上都有共识,那就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曾宇建议,为进一步提振社会投资信心,各地政府可考虑通过专项债等方式支持社会投资,并积极推动“股债结合”及融资租赁等多样化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同时,进一步鼓励政府引导基金优化容错机制,积极投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引导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积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天使基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聚焦新闻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经济快报

中国品牌网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18- www.hanxinne.to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展示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