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迎来调整周期,行业出清仍在持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中基协存续登记股权类基金管理人1.2万家,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751家。2024年前三季度新登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80家,同期注销数量超800家;新备案股权投资基金3093只,同期取消备案数量超过1800只。
当股权投资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前进,ESG投资成为创投机构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和现实路径之一。
早在2016年,国务院“创投国十条”提出创投发展的四个指导原则,即实体创投、专业创投、信用创投和责任创投。这推动了中国包括创业投资、并购投资和产业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行业,大力践行ESG投资。
2024年6月,国务院发布“创投十七条”,为行业“募、投、管、退”全链条明确了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ESG在内的创投责任投资,成为创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同时值得注意到的是,当时代呼吁耐心资本,责任投资已经成为耐心资本的必备要求之一。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越有责任感的资本才越能助力企业走得更长远、更稳健。与此同时,机构的投资实践也不断印证,能够成功穿越周期、对抗不可抗力的企业往往具备ESG层面的积极因素,在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层面有着积极作为。
行业低谷期中,创投机构ESG投资热度不减
当前,一级市场仍处于行业低谷期,募资端、投资端、退出端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清科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VC/PE总募资规模接近1万亿元,同比下降26%。新募集基金2777只,数量下降50%;从投资端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VC/PE出手接近4000亿元,投资5000多家公司,投资金额和案例数分别同比下降20.2%、28.3%;从退出端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85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接近60%。
尽管在这样的下行周期中,众多投资机构仍然没有减少ESG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对125份回收调研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超九成受访机构十分关注且有ESG投资实践。
同时,86.4%的机构并未受到下行周期的影响,仍然按机构自身节奏持续在ESG领域进行投入。9.6%的机构在下行周期的影响下,选择增大在ESG领域的投入。仅有4%的机构因为受到下行周期的影响,选择缩减在ESG领域的投入。
根据本次调研,我们还发现,已经制定清晰ESG投资战略和ESG目标的受访机构占比达88%,有12%的受访机构计划制定清晰ESG投资战略和ESG目标。超过95%的受访机构已经建立自身ESG投资政策、绩效等定期评估机制。
私募行业践行ESG驱动因素分为内外两类。其中,包括监管趋势、投资者要求等在内的外部因素影响力稳步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影响、风控需要作为内部因素仍为核心动力。
随着ESG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投资机构纷纷设立专人专岗专职协调相关事务。一些行业先行者在持续完善ESG治理架构的基础上,成立ESG委员会以保证从认知到行动的有效落地。
调研数据显示,相比2023年,建立负责ESG管理的组织机构/部门占比小幅增长,达到80%。同时,65.6%的受访机构已经配备专业的ESG人员,20%的受访机构计划配备,14.4%的受访机构尚未将此纳入计划。
另外,我们调研发现,ESG投资并非超大机构的专属,中小机构也有践行ESG投资的动力。以往,ESG被认为是美元基金的标配,现在很多包括国资基金、市场化基金在内的人民币基金,都有先进的ESG实践。
创投机构ESG投资策略持续进阶
通过对受访机构的ESG实践情况调研,可以看出,越来越多创投机构开始重视ESG投资实践。在他们看来,ESG投资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还能创造社会价值和环境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些创投机构在ESG投资策略上持续创新,形成一定的特色。比如,2019年,中科创星率先提出硬科技ESK价值理念,“E” 指经济价值,“S” 指社会价值,“K” 指知识价值,2023年又进一步推出了完整的ESK价值体系。
据悉,作为价值投资体系的3.0版,ESK既保留了价值投资关注经济回报的核心原则,也涵盖了ESG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2.0要求。同时,ESK价值投资还重点关注人类文明进步的本原动力——知识价值。
绿动资本认为,绿色影响力投资是ESG投资的细分方向,更注重E与强调影响力。通过多年的ESG投资实践与探索,绿动资本现已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影响力投资体系:以建立明确的绿色影响力投资目标,并且得到投资人的认可为出发点;通过投后为企业赋能,将影响力投资的理念付诸行动;建立制度和流程来规范影响力投资执行的落实到位;以科学的方法论去量化影响力投资的结果;通过公开的信息披露来宣传、扩大绿色影响,让更多的投资同行和合作伙伴加入。
不仅如此,还有诸多创投机构在实践中将ESG要素纳入公司日常运营和基金募投管退全流程。调研结果显示,在投前项目甄选中,84.8%的受访机构会对被投标的进行ESG风险暴露评估。
在投资决策中,44.8%的受访机构会引入ESG重大争议一票否决制,35.2%的受访机构有时会引入ESG重大争议一票否决制,20%的受访机构没有引入ESG重大争议一票否决制。
在投后管理中,75.2%的受访机构会对被投标的进行定期ESG评估,20%的受访机构有时会对被投标的进行定期ESG评估,只有4.8%的受访机构没有对被投标的进行定期ESG评估。
并且,许多创投机构正在通过数字化ESG管理手段与被投企业共同推进高效、主动、协同的ESG管理。调研结果显示,70.4%的受访机构已开发ESG投资指标体系,56%的受访机构已建立ESG投资数据库。
比如,CPE源峰在通过数字化创新优化被投企业ESG管理颇具特色。机构持续通过数字化创新,利用大数据工具,在投后管理中对被投企业实施数字化的ESG风险管控,主动与被投企业分享ESG数字化风险监控数据,推动被投企业主动关注并更新重点数据,引导其采取有效举措改善自身ESG风险。
从变化的角度看,中国PE/VC基金管理人在受托管理投资人资金时,正在倾力满足LP在社会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推行促进可持续价值创造的公司治理标准,不断帮助优秀企业提升价值。在PE/VC行业之外,由基金投资人和管理人、高成长企业、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构成的ESG投资生态圈正在形成。
“2023-2024年度ESG投资特殊贡献机构研究案例”发布
以下为具体案例名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